杨殛也不多问其他,转身就走,带着姜离行入小镇内。
&esp;&esp;此镇名为“临山”,因靠临大山而得名,可谓是简单易懂。因地处偏僻,加之规模不大,是以镇上并无土地,甚至连属于朝廷的人都未必有。
&esp;&esp;姜离进入镇内,迎面就见到两个黄巾力士搬运木料去往镇外,似是要给即将凿成的雨师神像建造神坛。
&esp;&esp;在不远处,还有一个凉棚搭起,有两个和姜离一样打扮的太平教医者坐在棚中,正在给镇上的百姓看病。
&esp;&esp;他们只需要搭脉查看,察知大概病情,就取出黄符,烧化到水里,制成符水给人服下,就算是治疗结束了。
&esp;&esp;符箓都是回春符、养气符等不入品的符箓,但用于治疗普通人的小病,却是足够了。
&esp;&esp;饮下符水的百姓对医者感恩戴德,他们的手臂上、头上都绑着黄布,一看就知道已经成了太平教的忠实信徒了。甚至这座小镇,也处处有着太平教的痕迹,这里说是完全属于太平教也不算错。
&esp;&esp;‘太平教能做到的,朝廷其实也能做到,甚至还能做得更好,但朝廷的首要目的是稳。官员们也关心所辖之地的民生,但他们是要治理民生,而非服务于民生,他们能做到,但不会做到。’
&esp;&esp;姜离见到这一幕,就知道太平教确实已经有了一个造反的基础。
&esp;&esp;朝廷需要的是稳,朝廷的地祇也需要百姓提供信仰。
&esp;&esp;如何稳,如何信,弱民、愚民即可。不能让人吃太饱,不能让人太闲,得让他们终日奔波,为生计烦忧,如此才会因为需求而不行乱。
&esp;&esp;不能太聪明,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顺从,才会提供信仰。
&esp;&esp;也不能让人吃不饱,不能让人累死,因为这样会把人逼到极处,愤然而起。
&esp;&esp;这便是朝廷的治世之法。
&esp;&esp;就是因为这种治法,才使得此世基层生活和前世古代无异,最多也就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灾大祸而已。
&esp;&esp;从八百年社稷的结果来看,此法确实有效,但当有人能进一步满足需求时,祸端就要出现了。
&esp;&esp;太平教确实不干人事,至少以姜离所见的情况来讲,雍州的乱子,皆因太平教而起。但这个教派又愿意为基层施展术法,施展能力,以致于民心收拢得极快。
&esp;&esp;简单来讲,虽然太平教制造旱情,一肚子祸水,但在百姓眼中,这是个好教派。
&esp;&esp;惊鸿一瞥,姜离已经看到了一场起义的雏形,它必然会发生,只是时间早晚而已。
&esp;&esp;就是不知,它的规模大小,以及······何时会被弥平。
&esp;&esp;目光收敛,姜离跟随着杨殛来到了镇内唯一称得上气派的建筑之前,从外边来看,这该是一处庙宇。
&esp;&esp;“让你的力士在外边候着。”
&esp;&esp;杨殛吩咐一声,就径直行入庙中。
&esp;&esp;姜离见状,目光和风满楼对了一下,也随后走入。
&esp;&esp;甫入庙内,气温陡降,同时有数道目光投来。
&esp;&esp;姜离看去,就见两个道士、一个美妇、一个身形壮实的中年人,在庙中各处看来。
&esp;&esp;中年人身披黄袍,显然是太平教中人,精气雄浑,当是武修,不过看他那模样,不似是力士。
&esp;&esp;道士一中一青,皆是身着青色道袍,也是玄门中人,但应该是三清派。
&esp;&esp;三皇派的人基本不穿道袍,三清派的人则是相反,只穿道袍。所以想要分别两种派别,很简单,看衣着便可。
&esp;&esp;至于美妇······
&esp;&esp;‘妖气。’
&esp;&esp;姜离捕捉到了美妇身上一丝迥异于人的气息,这是个妖修。
&esp;&esp;他甚至还从她背后看到了三条若隐若现的毛茸茸红尾,‘还是只狐狸精。’
&esp;&esp;三清派道士、妖修,和太平教,这里的成分还挺复杂的。
&esp;&esp;并且,若是姜离没看错的话,除了那个青年道士,其余的都是六品。
&esp;&esp;“怎的,杨少主这是耐不住寂寞,想找姐姐聊聊?”
&esp;&esp;美妇一见到杨殛,就咯咯笑道:“可以哦,正好姐姐这床大。”
&esp;&esp;这美妇是标准的瓜子脸、狐狸眼,明艳柔媚,身着一袭火红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