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些工匠都是匠籍,在这个时代约等于奴隶。
&esp;&esp;上面的官吏不发话,谁要是敢将头发剃了,后果会很严重。
&esp;&esp;要说模仿最快的,还是商人。
&esp;&esp;他们肯定不会给自己剃短发,但会要求自己的奴仆伙计剃发。
&esp;&esp;理由都是现成的,防疫健康卫生。
&esp;&esp;很快就进入到了十二月,天气越来越寒冷,晚上外面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。
&esp;&esp;新都建设的进度,也被迫放慢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朱标突然下达了一条命令:
&esp;&esp;“留下一支人看守新都,其余人全部放假,上元节过后重新开工。”
&esp;&esp;第184章 定黄
&esp;&esp;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放假了?还一放就是一个月。
&esp;&esp;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赶的,后面每个月都有两万人轮休。
&esp;&esp;现在再集体放假一个月,别说两年完工,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说了。
&esp;&esp;面对疑问,朱标给出了解释:
&esp;&esp;“冬日寒冷,施工速度本就缓慢。若再赶上降雪,就要彻底停工。”
&esp;&esp;“几十万人在这里无所事事,很容易生出事端,不如放假回家。”
&esp;&esp;“这次集体放假,以后的轮休取消。”
&esp;&esp;“诸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,是以后轮休,还是集体回家过新年。”
&esp;&esp;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,回家过年。
&esp;&esp;中国人对年是非常重视的,但凡有选择,都会回家过年。
&esp;&esp;官吏们见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个月。
&esp;&esp;离家近、交通方便的,可以回家过年。
&esp;&esp;离的远交通也不便的,可以留下看守工地。
&esp;&esp;凡是看守工地的,朝廷发放一份过年补贴。
&esp;&esp;消息一出,整个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欢腾。
&esp;&esp;陈景恪却知道,朱标这么做的真正原因,是在帮他推广剃发。
&esp;&esp;朱橚那边进展缓慢,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广陷入困境。
&esp;&esp;而洛阳这边,二十万军卒已经全部剃发,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培训。
&esp;&esp;已经娴熟掌握了防疫手册上的内容。
&esp;&esp;此时给他们放假,就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传授防疫知识。
&esp;&esp;平时民间交流也很少的。
&esp;&esp;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,这句谚语就是这么来的。
&esp;&esp;但节日例外,尤其是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。
&esp;&esp;百姓普遍会去集市售卖自己的商品,然后购买年货准备过年。
&esp;&esp;哪怕是再穷,也会给家里添一点喜庆。
&esp;&esp;说的心酸点,过年的时候,杨白劳还会给喜儿买一根新头绳呢。
&esp;&esp;集市就是一个促进交流的场所。
&esp;&esp;到时候这些剃了发的军户们,一起出现在集市上,将会给地方带去无与伦比的冲击力。
&esp;&esp;官僚士绅们将再也无法阻止,剃发思想进入民间。
&esp;&esp;不过这种事情全靠自觉可不行,最好让他们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。
&esp;&esp;否则就浪费了朱标帮忙争取的机会。
&esp;&esp;于是陈景恪又把将领们,召集到一起:
&esp;&esp;“告诉将士们,回家之后一定要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。”
&esp;&esp;“明年复工之后,我会派人随机抽查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查到哪一家不知道,会有相应的处罚。”
&esp;&esp;“如果有条件,我希望你们能组织人,在当地集市上宣传一下防疫和剃发……”
&esp;&esp;最后一句话才出口,陈景恪就知道多余这么一说。
&esp;&esp;以这些将领的风格,肯定会强制摊牌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