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先生料理完女儿后事之后,又往金陵来。
&esp;&esp;黛玉去时,母亲贾敏正垂泪,白琪却宽慰她们,说湘湘走时很是安详。白琪走到半道,听见黛玉闹的那一出好戏,便加快了脚程。
&esp;&esp;旁人不知,白琪却大概猜出来了:“这一回,后面可是你的手笔,我看那状子写得极好。”
&esp;&esp;也不知哪里来的状师,竟然写得这样好的状子,这状师大概姓林。
&esp;&esp;真是有些胡闹。
&esp;&esp;黛玉笑道:“顺水推舟,我一介小女子,也沽名钓誉一回。”
&esp;&esp;此事早已被传做逸闻,黛玉那日写的文章,更是被各处传抄。
&esp;&esp;甚至有担心传抄有误的人,亲自到金陵来看。
&esp;&esp;文章送到京城,已是将近一月以后。
&esp;&esp;贾赦依圣命进宫,此刻在勤政殿里恭敬立着,等候圣上传召。
&esp;&esp;勤政殿内庄严肃穆,金碧辉煌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,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。
&esp;&esp;贾赦一大早起来,年岁上来了,身子有些乏,此刻也打起十二分精神,丝毫不敢懈怠。
&esp;&esp;他微微低着头,眼睛注视着地面,双手恭敬地垂在两侧。
&esp;&esp;圣上边看,边点头赞叹:“好!好文章!”
&esp;&esp;“以前朕就喜欢林大人的文章,如今他女儿,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”
&esp;&esp;从圣上的举止和神情看来,似乎很喜欢黛玉这篇文章,贾赦莫名警惕起来。
&esp;&esp;圣上如此,似乎过于喜形于色了,生怕旁人看不出他喜欢一样,贾赦反而半点不敢骄矜。
&esp;&esp;贾赦恭敬道:“陛下,女儿家尚且有如此见地,何愁国不兴乎?”
&esp;&esp;他的声音低沉而稳重,潜台词是,世上读书的男子更多,国家有很多人才。
&esp;&esp;圣上合上书页,脸上露出一丝遗憾:“可惜了,若是个男儿,朝廷必然又多栋梁之才。”
&esp;&esp;贾赦又道:“臣的母亲一直教导我们,多多读书治学,若有一日,才能为陛下分忧。”
&esp;&esp;夸过黛玉,圣上画风一转,也夸起史苗:“你们家都是好的,老封君多有孟母遗风啊!”
&esp;&esp;第174章
&esp;&esp;圣上半倚在龙纹檀木椅上,椅身雕龙画凤,栩栩如生。
&esp;&esp;他指尖正慢悠悠地摩挲着一串碧玺珠子,那碧玺晶莹剔透,碧蓝色的珠子,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&esp;&esp;淡淡扫视了贾赦几眼,才缓缓开口,
&esp;&esp;声音低沉而醇厚,带着深深追忆感慨,在空旷的殿内悠悠回荡:“想当初,宁荣二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可谓是忠勇非常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如今能潜心治学,不失为一件好事。”
&esp;&esp;碧玺珠子轻轻碰撞,发出细细碎碎的声响,此时此刻,飞檐上的铜铃,在风中叮当作响,生意远远传进来。
&esp;&esp;鎏金宫灯与阳光相互交织,刺得贾赦有些睁不开眼。
&esp;&esp;贾赦身着绯色官服,微微弓着身子,垂首立着,额角沁出一层细密的薄汗。贾赦心里七上八下,如同揣了一只兔子,暗自揣测着圣上此番召见的意图。
&esp;&esp;他心中一凛,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,忙挺直身子,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意:“臣等蒙受天恩,忝列其中,只能时刻勤勉,方能不负圣上恩典。”
&esp;&esp;贾赦的笑容有些僵硬,面具一般,试图掩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。
&esp;&esp;拱手时,手臂微微颤抖,生怕自己的言行稍有差错,便会招来灾祸。
&esp;&esp;圣上满意地点点头,目光扫过案几上刚泡好的新茶。
&esp;&esp;洁白的羊脂玉茶盏,热气腾腾的茶汤,茶香袅袅升腾,弥漫在整个殿内。
&esp;&esp;圣上顺手摘下手中的碧玺珠串,递给贾赦:“如此,方不为忘本。今年下面进上来的新茶尚好,赏赐你一些,这串东西,拿回去赏玩。”
&esp;&esp;贾赦闻言,立刻双膝跪地,重重地磕了个头,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:“谢主隆恩!”
&esp;&esp;告退时,贾赦的目光瞥见一旁当值的公公。这这公公身着朱紫衣衫,面白无须,眼神中透着精明与世故,却是有些面生。
&esp;&esp;贾赦心中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