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&esp;周氏惋惜地摇了摇头,说道:“早前那哥儿还和珠儿他们到我跟前磕过头,才多大年岁呀?”
&esp;&esp;多大年岁?不就是和贾珠的年岁差不多吗?
&esp;&esp;可是照着原著的时间线来说,宝玉他哥还多活了几年。
&esp;&esp;真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宝玉,原著里哥哥没了这个剧情,看来也是跑不脱的。
&esp;&esp;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是神瑛侍者来渡劫,还是神瑛侍者身边的人在渡劫。
&esp;&esp;尤其之前因为宝玉遭殃的那几个丫头,当下早就不知是什么去向了。
&esp;&esp;甄家接二连三的办丧事,总有些不详之兆。
&esp;&esp;大家暗里都明白,只是明面上谁都不会说,只听说甄家又去庙里供奉了三盏大海灯,一年下去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香油。
&esp;&esp;荣国府也没好到哪儿去,笼罩着一片愁云。
&esp;&esp;贾赦是说走就要走的。
&esp;&esp;启程之前阖家都来送他。
&esp;&esp;黛玉作为外甥女,耗费心血给贾赦编了一本集子。
&esp;&esp;“我们出不得门,不知能帮到舅舅什么?那些书上虽然有营造法式,却总不成体系,如今将舅舅这一回可能要用到的东西挑出来,成一本册子,舅舅用来也方便。”
&esp;&esp;看起来不厚,打开确实整齐的蝇头小楷和图形折页。
&esp;&esp;比起先前去典籍里查用,要翻上厚厚的书,确实方便许多。
&esp;&esp;贾赦已经寻来几个还算可靠的匠人,而今见孩子们有这种心,深感安慰。
&esp;&esp;史苗也道:“你年岁也不小了,平日里又喜欢听好话,这次出去凡事自己留个心眼,哪怕是去到金陵城,遇到自家兄弟,也不能松懈。”
&esp;&esp;听上面的安排,贾赦这回去的倒也不是金陵,是钱塘。
&esp;&esp;都在一个方向,万一就算贾赦不去,贾珍他们寻过来呢?
&esp;&esp;都是姓贾的,两家不可能完全半点不接触,惜春丫头还在她这儿呢!
&esp;&esp;旁人史苗不担心,反而贾珍贾蓉那些本家人,反而叫史苗放心不下。
&esp;&esp;贾赦听后,无奈地叹了口气,喃喃道:“儿这一去……”
&esp;&esp;贾赦年纪不小,史苗更是当下在京中都算年纪比较大的几个老夫人。
&esp;&esp;且看那边甄家二房,老爷和夫人说不在就不在了。
&esp;&esp;史苗宽慰他:“我好得很,你此去更要小心保养,将来办成了事,宫中有赏,母亲脸上有光,君不见姜子牙,也是一把年纪才出世,吾儿也莫要灰心才是。”
&esp;&esp;得到史苗的勉励,贾赦心中生了不少志气,倒也少了伤感姿态,良辰之时出了家门。
&esp;&esp;家中贾琮等小辈,一连将人送出京城地界,方才折返回来。
&esp;&esp;此去山高路远,万一有个好歹,至此就是天人两隔。
&esp;&esp;宫里派出去的大臣们一走,京城就更加冷了。
&esp;&esp;可谓天寒地冻,滴水成冰。
&esp;&esp;起先家里下人们还高兴,这样冷几日,今年冰窖里的冰就不愁了。
&esp;&esp;越往后,天气越发严寒,雪比往年要大,城里城外渐渐开始有冻死人的消息。
&esp;&esp;史苗看着一连十几日不见晴天,心情愈发沉重。
&esp;&esp;显然是个灾年。
&esp;&esp;皇城脚下治安尚可,京城的官员也不想事情很快传到皇帝耳朵里,到时候被责问的是自己,面上大约还过得去。
&esp;&esp;家里早有预备,当下庄子上柴草都不缺,消息说也没几个逃荒的人。
&esp;&esp;史苗很是担忧在外的贾赦。
&esp;&esp;好在贾赦派回来的人汇报:“大爷那边还好,和往年也差不多,不见有多严重的冻害,堤坝也修得成,只是担忧家里,问老太太和各位太太,二老爷和哥儿姐儿们好不好。”
&esp;&esp;可惜这个时代没什么气象卫星,也不知道这次寒潮从那个方向下来。
&esp;&esp;万幸贾赦那边是顺利的,江南没受大影响,粮仓不会是有大问题。
&esp;&esp;因着天实在冷,似乎将这个年也冻得冷清了几分。
&esp;&esp;那边甄家有大丧事,不似往年吹吹打打,荣国
好版主